六修《吴氏宗谱》石门山谱序

    一个吴氏人,不管他祖居何方,漂泊多远,编入宗谱,列入门墙,祭先祭祖,托庇于列祖列宗的福蔭之下,总是他最大的心愿。正是由于这种生生不息的寻根意识,才使得吴氏人具有强大的凝聚力、同化力。

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,吴氏是较大的一支族姓,赵、钱、孙李、周、吴、郑、王,在《百家姓》中,吴姓排在第六位。在今天吴姓也是最常见、人数最多的几个大姓之一。

    吴氏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优秀的族姓之一,纵观中国历史,吴氏人名留青史者不可胜数,名臣名将,功臣学者,遍及天下,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    吴氏祖辈有自己的光荣传统和族训族规:

心境善良 品行端正 勤劳本业 奋志求学 孝养父母 顺敬老人 尊重女性 和睦乡邻 严教子训 怜悯孤寡 宁为玉碎 不为瓦全

为我吴氏人孝悌为人之准则。

    龟镜往昔,编修谱书,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,历史上的吴氏宗族,都重视族谱的兴修,以修谱为不朽伟业,视族谱为神圣之物,修谱是对家庭的一大贡献。有了族谱,就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,属于哪一宗、哪一支,没有族谱,就等于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,无所归属。故谱书系尊敬祖宗、联络族姓承先启后之天书。

    据桂阳县志记载,我们石门山吴氏人祖籍系安徽。南宗咸淳四年(公元1268年)由安徽太和县迁至石门山定居,到今石门山已有七百多年历史,七百个春秋,社会沧桑变化。石门山吴氏祖辈已五修《吴氏宗谱》,五谱修于民国十九年(公元1930年),至今七十岁矣,七十年间,中国社会历经民国、新中国两个朝代,新中国成立后,石门人在这片物华天宝、人杰地灵的土地上披荆斩棘,辛勤耕耘,艰苦创业,创造了辉的文明历史,涌现出无数杰出人才,如今村村新房林立,生产发展,安居乐业,政通人和,百业俱兴,一片祥和景象。仙光福祉,人才辈出,在各行业中有诸多出类拔萃人物,如工程师、农艺师、经济师、医师、高级教师、科技工作者以及大学生、研究生、博士生,在政府公务员中当上领导干部者也大有人在,更为可贵的是即使凡夫俗子也不甘落后,有崇高的品德和勤劳致富的精神。丰功伟烈难以枚举。为了让吴氏家族一切驚世事件及风流人物得以发扬光大,名垂史册,吴裔后代决定续修《吴氏宗谱》第六谱。

    在修谱工作中,由于行政村之高度重视,视修谱为上敬祖宗,下教子孙,弘扬吴族精神之大事,调集人员成立班子,筹集资金,父老乡亲仁人志士慷慨解囊,大力支持,谱馆工作人员不辞辛劳,深入村户搜集资料,认真校对,精心归纳,排列打印,装订成册,《吴氏宗谱》第六谱的修缮工作经过两年的艰辛努力,终于问世人,这是吴氏族人的一件大喜事,《吴氏宗谱》的修成,凝聚了修谱人员的心血,是集体智慧的结晶。

    谱书是一个宗族的繁衍历史,亦是一个宗族在一个历史阶段上的兴衰荣辱史,不光在当代将发挥资治、教育、存史之作用,而且将随着岁月的推移更加显示出它的光辉,后人将凭借今人所修的《吴氏宗谱》而了解前人所处时代的人情风味,历史功迹。

   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。《吴氏宗谱》的修成,有益当代,惠及子孙,望我吴氏宗族者,以谱为镜,观兴衰、知荣辱、通古今、思未来,振奋精神、同心同德、共创伟业,亦愿吾后子孙,世世相继篡修,承前启后,继往开来,万代荣晶。

吴氏后裔定锦撰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以下吧
点赞1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图片正在生成中,请稍后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