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阳县吴氏资料库【一世祖:道希公】

吴氏资料汇总库(允许下载分享)

【桂阳县吴氏历史起源】

    据谱书记载整理,本支吴氏始祖【道希公】,【道希公】之曾祖父【三省公】世居安徽之休宁西乡北园上山之故宅,当宋之时,孝宗乾道五年(公元1169年)己丑岁,省公明经及第,授佐骑尉将军,次授福建漳浦令,夫人汪氏生子【元进】,宋光宗绍熙三年(公元1192年)壬子岁,承恩除将仕郎,初授福建泉州晋江县尉,次知泉州同安县,夫人游氏生子【德政】,宋宁宗嘉定十年(公元1217年)丁丑岁,授武威将军,辟掌书记,守山东临淄县(今淄博市临淄区北),恭人汪氏生子【道希】,宋理宗宝佑三年(公元1255年)乙卯岁,授承事朗,应丙舍,恭人朱氏生子二:长子【时望】,次子【云望】。

    【时望公】字傅霖,宋度宗咸淳四年(公元1268年)戊辰岁,任漳州判官,偕夫人刘氏卜居于安徽之太和县,生子【小三郎】,仕徽州,厥后隐居不仕,偕儒人汪氏越三湘四水于徒居于桂北石门山村。【小三公】生子三,长子【大十一郎】继迁东庄,派衍湾溪坊、王家田、沙溪岭、河家冲、窑岭下、兵家里、井头、蓝山石板岗等处,次子【四十八郎】迁居吴家冲,派衍戊山头,三子【幼十八郎】生子一【颜清公】,【颜清公】生子三,长子【寿卿公】,派居桂南之溪口、竿竹山、仁义圩,次子【光卿公】派居桂西之小泷溪、楠木塘、斗余、石壁下,三子【瑞卿公】居祖居石门山,派衍昭坪、太坪田、白源头、对门、下黄田、半山、高陂头、王下、泷下等处。

    【云望公】字施澍,宋度宗咸淳四年(公元1268年)戊辰岁,任川开县教谕,揩夫人杭氏择居于江西之泰和县鹅颈塘,自此与兄弟分居两省,各立基业。【云望】生子【祝三】,【祝三】生子【次十二郎】,【次十二郎】生三子,长子【春山】学名【孝光】,次子【秦山】学明【孝明】,三子【奉山】学名【孝仁】。元朝元贞三年(公元1297年)丁酉岁,【春山公】偕夫人杜氏,【秦山公】偕夫人封氏,昆季均由江西泰和县直徒桂阳西北乡竹溪坊定居开创基业。【奉山公】留居江西泰和县鹅颈塘继承祖业,至今阀阅宏开。【孝光公】后嗣失考,【孝明公】生四子,长子【十三郎】,次子【十八郎】,四子【五十一郎】,三公后嗣均失考。三子【三十一郎】(嫩鸿)生二子,长子【高叟】更迁大溪下,次子【兴叟】户派罗塘。

桂阳吴氏村落图

【吳氏源流】

    高辛氏商嚳之妃,有邰氏,名姜源,出郊禖,以求有子,見巨人跡,而履其拇,如有人道之感,而震動有娠,生后稷,乃周所由,以生之始也,舜帝舉稷,教民稼穡有功,封於邰。稷生子不屈,不屈生鞠陶,陶生公劉,公劉能修后稷之業,民以富實乃相士,地之宜而國於幽。大王繼公叔祖類而立,嗣后稷公劉而興。亶父生三子:泰伯、仲雍、季歷是也。歷有聖子昌,大王欲立季歷以昌是以,泰伯偕仲雍托采藥于衡山,避而去之荊蠻,號曰句吳,五世至周章。武王克商,求泰伯仲雍之後得周章,章以君吳而襲封之。先是子爵本姬姓,至十四世壽夢,始稱大王。夢生諸樊、季札、季札乃諸樊少弟也,諸樊居長當立,以季札為賢而遜之,季札辭而不立,棄其室而耕,後當余昧立時,使往聘各國,因請觀魯樂,知六國之音。因讓國有功,封延陵,即今江南常州府,故號延陵公,世居江南之蘇州,派衍徽州之休寧,厥后派居各省,悉推延陵公為始祖。季札次子名誠,字征生,因遷家於吳縣,其後咸以吳為氏,自此而定。誠生實、實生榮、榮生亨、亨生道、道生東、東生經、經生和、和生元、元生大平、平生慶、慶生瑞、瑞生春、春生兆、兆生尚明、明生華、華生君重、重生福大、大生虎、虎生上暹、暹生永祥、祥生天錫、錫生嘉、嘉生豫、豫生復古、復古生君用、用生成龍、龍生大寶、寶生仕可、可生道大、大生長庚、庚生相、相生張膽、膽生可文、文生世宰、宰生顯世、世生杭、杭生西官、官生雲程、程生萬鐘、鐘生晉、晉生坦紫、紫生坤、坤生吉甫、甫生沆、沆生隆、隆生貴、貴生端、端生三省,即吾本宗四十九世祖也,世居安徽之休寧之西北鄉北園上山之故宅 。

    當宋之時,孝宗乾道五年(公元1169年),己丑歲,【三省公】明經及第,授左騎尉將軍,次授福建漳浦令,夫人汪氏生子【元進】,宋光宗紹熙三年(公元1192年),壬子歲,承恩除將仕郎,初授福建泉州晉江縣尉,次知泉州同安縣,夫人游氏生子【德政】,宋寧宗嘉定十年(公元1217年),丁丑歲,授武威將軍,辟掌書記,守山東臨淄縣(今淄博市临淄区北),恭人汪氏生子【道希】,宋理宗寶佑三年(公元1255年),乙卯歲,授承事郎,應丙舍,恭人朱氏生子二:長子【時望】,次子【雲望】。

    【时望公】字傅霖,宋度宗咸淳四年(公元1268年)戊辰岁,任漳州判官,偕夫人刘氏卜居于安徽之太和县,生子【小三郎】,仕徽州,厥后隐居不仕,偕儒人汪氏越三湘四水于徒居于桂北石门山村。【小三公】生子三,长子【大十一郎】继迁东庄,派衍湾溪坊、王家田、沙溪岭、河家冲、窑岭下、兵家里、井头、蓝山石板岗等处,次子【四十八郎】迁居吴家冲,派衍戊山头,三子【幼十八郎】生子一【颜清公】,【颜清公】生子三,长子【寿卿公】,派居桂南之溪口、竿竹山、仁义圩,次子【光卿公】派居桂西之小泷溪、楠木塘、斗余、石壁下,三子【瑞卿公】居祖居石门山,派衍昭坪、太坪田、白源头、对门、下黄田、半山、高陂头、王下、泷下等处。 十世祖【八七郎】,派衍桂西之太山下、九張、塘下、西沖。

    【云望公】字施澍,宋度宗咸淳四年(公元1268年)戊辰岁,任川开县教论,揩夫人杭氏择居于江西之泰和县鹅颈塘,自此与兄弟分居两省,各立基业。【云望】生子【祝三】,【祝三】生子【次十二郎】,【次十二郎】生三子,长子【春山】学名【孝光】,次子【秦山】学明【孝明】,三子【奉山】学名【孝仁】。元朝元贞三年(公元1297年)丁酉岁,【春山公】偕夫人杜氏,【秦山公】偕夫人封氏,昆季均由江西泰和县直徒桂阳西北乡竹溪坊定居开创基业。【奉山公】留居江西泰和县鹅颈塘继承祖业,至今阀阅宏开。【孝光公】后嗣失考,【孝明公】生四子,长子【十三郎】,次子【十八郎】,四子【五十一郎】,三公后嗣均失考。三子【三十一郎】(嫩鸿)生二子,长子【高叟】更迁大溪下,次子【兴叟】户派罗塘。四世祖【祥淑公】,派居新邑之周家洞,五世祖【均顯公】派居蛟龍塘,據傳說,其後裔已遷居廣西恭城縣龍虎關。閱七世祖【益忠公】,派居石門頭,【玉忠公】派居荷家嶺以及新邑西溪源,【惟忠公】派居井家羅塘以及梅樹下、大富安、新邑賀賜嶺,【林忠公】派居屋仔。閱八世祖【從新公】,派居小下嶺,【從周公】派居白水洞及小洋泉,【從杰公】派居對門江。

追源溯本,當推道希公為我族桂陽一支之始祖雲。

合族共識

民國十九年十二月撰

二零零零年十月略改

【石门山族谱序】

谱牒不必定言欧苏也,乡里合族联宗分支别派遵王章而述祖德,续成先人家乘,亦自有仁人孝子之意。余族谱牒自乾隆乙亥(1775年)始刊刻成书,历令七十余年矣诸父老恐刊后之人久而就湮,于道光甲申岁(1824年)倡义续修时余司铎(庆敏注:读音sī duó 意思是掌管文教)醴陵不能归事铅椠(庆敏注:读音qiān qiàn 是古人书写文字的工具)僅嘱其谨遵前谱添入新丁注明生殁配葬,而已非欧苏之著作比也,考前谱自仲雍十九世至延陵公,延陵公五十四世至余族始。

(庆敏注:以小三公【普照公】为一世祖)

【族谱序】

万物本乎天,人本乎祖,水本乎源,木本乎根,水无源则长流涸,木无根则枝叶枯,人无本亦犹是耳,可知本立道生君子之首务也,明矣余吴氏自宋末年间徒居石门山,大十一郎徒居东庄至今六百七十余年矣,其间派衍各州县等处,前人述之屡矣,而余族始祖荣可公系大十一郎十二世孙明伯公之裔也,自东庄李家迁徒居泗水司前中街名井头,取源泉滚匕之意称为有本。先是九姓十三户共处斯土,谚云一龙不发地一姓况九姓乎,终非谋远裕后之计,嘉靖年间徒居黄泥塘即今之井头,雨距今四百余年矣,前人虽有宗谱遁传究未邦刻成书,丙午有修谱之议事未果,行父老瞿族属之不妆无以示后人,民国丙辰夏倡刻宗谱,择族之秀而文者主之,是年草创就越明年丁巳冬付诸棘梨夫是谱也,溯源寻本分支别派合远近亲疏联为一派,譬诸一人之身分之,则有耳目口鼻手足其实皆一体也,展而阅之了如指掌而木本水源之意,遵祖敬宗之典,胥在矣吾愿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当思创始之难,而纂绩斯谱者宜如何审慎也,因敢述其原委载诸简编以为后之绳武者有所观感也夫。

时 民国六年(1917年)下巳仲冬月
谱局同事撰 钟秀、光斗、雨卿、采臣、纯武、景星、秀贤

六修《吴氏宗谱》石门山谱序

公元2000年 六修谱局全体人员合影(定学宗亲提供)
(小奇宗亲提供)
(小奇宗亲提供)

    一个吴氏人,不管他祖居何方,漂泊多远,编入宗谱,列入门墙,祭先祭祖,托庇于列祖列宗的福蔭之下,总是他最大的心愿。正是由于这种生生不息的寻根意识,才使得吴氏人具有强大的凝聚力、同化力。

   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,吴氏是较大的一支族姓,赵、钱、孙李、周、吴、郑、王,在《百家姓》中,吴姓排在第六位。在今天吴姓也是最常见、人数最多的几个大姓之一。 

  吴氏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优秀的族姓之一,纵观中国历史,吴氏人名留青史者不可胜数,名臣名将,功臣学者,遍及天下,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    吴氏祖辈有自己的光荣传统和族训族规:

心境善良  品行端正  勤劳本业  奋志求学  孝养父母  顺敬老人  尊重女性  和睦乡邻  严教子训  怜悯孤寡  宁为玉碎  不为瓦全

为我吴氏人孝悌为人之准则。

    龟镜往昔,编修谱书,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,历史上的吴氏宗族,都重视族谱的兴修,以修谱为不朽伟业,视族谱为神圣之物,修谱是对家庭的一大贡献。有了族谱,就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,属于哪一宗、哪一支,没有族谱,就等于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,无所归属。故谱书系尊敬祖宗、联络族姓承先启后之天书。

    据桂阳县志记载,我们石门山吴氏人祖籍系安徽。南宗咸淳四年(公元1268年)由安徽太和县迁至石门山定居,到今石门山已有七百多年历史,七百个春秋,社会沧桑变化。石门山吴氏祖辈已五修《吴氏宗谱》,五谱修于民国十九年(公元1930年),至今七十岁矣,七十年间,中国社会历经民国、新中国两个朝代,新中国成立后,石门人在这片物华天宝、人杰地灵的土地上披荆斩棘,辛勤耕耘,艰苦创业,创造了辉的文明历史,涌现出无数杰出人才,如今村村新房林立,生产发展,安居乐业,政通人和,百业俱兴,一片祥和景象。仙光福祉,人才辈出,在各行业中有诸多出类拔萃人物,如工程师、农艺师、经济师、医师、高级教师、科技工作者以及大学生、研究生、博士生,在政府公务员中当上领导干部者也大有人在,更为可贵的是即使凡夫俗子也不甘落后,有崇高的品德和勤劳致富的精神。丰功伟烈难以枚举。为了让吴氏家族一切驚世事件及风流人物得以发扬光大,名垂史册,吴裔后代决定续修《吴氏宗谱》第六谱。

    在修谱工作中,由于行政村之高度重视,视修谱为上敬祖宗,下教子孙,弘扬吴族精神之大事,调集人员成立班子,筹集资金,父老乡亲仁人志士慷慨解囊,大力支持,谱馆工作人员不辞辛劳,深入村户搜集资料,认真校对,精心归纳,排列打印,装订成册,《吴氏宗谱》第六谱的修缮工作经过两年的艰辛努力,终于问世人,这是吴氏族人的一件大喜事,《吴氏宗谱》的修成,凝聚了修谱人员的心血,是集体智慧的结晶。

    谱书是一个宗族的繁衍历史,亦是一个宗族在一个历史阶段上的兴衰荣辱史,不光在当代将发挥资治、教育、存史之作用,而且将随着岁月的推移更加显示出它的光辉,后人将凭借今人所修的《吴氏宗谱》而了解前人所处时代的人情风味,历史功迹。

   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。《吴氏宗谱》的修成,有益当代,惠及子孙,望我吴氏宗族者,以谱为镜,观兴衰、知荣辱、通古今、思未来,振奋精神、同心同德、共创伟业,亦愿吾后子孙,世世相继篡修,承前启后,继往开来,万代荣晶。

吴氏后裔定锦撰

桂陽縣吳氏歷屆修譜與通譜時間

第一修: 
乾隆二十年(公元1755年)乙亥歲前后,三房族人各創家譜。

第二修:   
【時望房】于道光四年(公元1824年)甲申歲,將鳳翔公手繕本刻版印刷為二修; 
  【雲望房】根據白水洞學韜公所遺道光年間草序得知,嘉慶十年(公元1805年)乙丑歲第二修。

第三修:    
【時望房】光緒四年(公元1878年)戊寅歲,東莊與石門山合譜為三修;    
【雲望房】道光六年(公元1826年)丙戌歲第三修。

第四修:    
【時望房】民國九年(公元1920年)庚申歲第四修;    
【雲望房】光緒二十年(公元1894年)甲午歲第四修,并編寫了“祖德福慶洪”新排行。

第五修:   
 民國二十年(公元1931年)辛未歲,竹溪坊與石門山共同上溯始祖道希公,時望、雲望兩房合譜,追祖居安徽休寧,統一編寫“應運建鴻業,清操立典型”新排行,刻版印刷,這是第五修。

第六修:    
公元2000年庚辰歲,電腦打印宗譜,這是第六修。

  整理:吴庆敏 QQ:123518898 

  邮箱:waley@waley.net  网址:https://waley.net/

【道希公】吴氏家谱字辈

  • 石门山旧字辈:

景以思文得
仁友正朝天
成名邦国显
永继定连元

  • 东庄旧字辈:

泰国添甫启文章
叟卿生伯可远扬
仕敏毓从良善海
大宗绍祖德荣昌

  • 东庄续排行:

朝廷显耀光昭日
世有英贤佐治邦
志尚仁忠存正道
定贻厚泽永传芳

  • 四修改五言诗(以大十一郎排头):

大泰国添甫
文叟卿伯可
远仕敏毓从
良善海大宗
绍祖德荣昌
朝廷显耀光

  • 竹溪坊旧排行(一):

孝嫩叟淑均宗忠
从良风海大世尚
文才广学贤朝用
荣华富贵永昌隆

  • 竹溪坊旧排行(二):

祖德福庆洪
昭垂万国同
纯直承先泽
宏勋奏圣躬

  • 佑公后裔(溪口及宜章)排行:

朝本宏谋先    国家集德延
楚南开统绪    章桂广支传
甲第奎星灿    箕裘耀锦宣
熙元增福寿    继述绍前贤
谱乘典范远    卫道庆泽长
怀恩遵严训    淳风毓栋梁
裔胃俊艾济    族盛奕叶昌

新字辈排行:

我宗班辈琛 今补两代伦
皖赣繁道望 希公育时云
应运建鸿业 清操立典型
诗书垂谟训 炳烺昭日星
雍熙留厚泽 绵继定连元
积庆隆先达
光辉功烈宣
楚南承周嗣 万代守家传
修齐崇恭俭 平治尚精诚
敦睦餘福瑞 笃敬兆衿徵
贻谋欣燕翼 绳武树奇勋

红色表示目前已知在世字辈

新旧字辈排行对比表:

吴氏宗谱(高清扫描件):

吴氏后裔题字:

道希公后裔时望房大十一郎派下蓝山石板岗吴有(耀)福题字
注:以四修始祖小三公落款

扫描或识别二维码加微信: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以下吧
点赞9 分享
评论 共1条
    • waley
    • 2

      天下吴氏是一家 本族谱很详细 先人们为家族族谱代代相传 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实在可敬

      3年前回复
图片正在生成中,请稍后...